一点回忆
时间:2016-07-18 09:29:44    点击数:0

 一点回忆
毛主席曾经说过:“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我退休离开二院已经快二十年了(1993年退休),这次去医院能加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看到现在医院快速发展,环境大为改观,布局新颖别致,员工精神饱满,心里十分振奋。走进气派、明亮、温暖的大会议厅,不由回忆起二院的如烟往事,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八年前我带了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走进门诊室,大冷天没有暖气,没有火炉,只有一个医生穿着厚厚的棉大衣,还冷得发抖。病人一看只好回身离去,医生都冻得发抖,病人如何脱衣服检查,所以那些年一天没几个病人,到下午两三点以后,门诊楼里就没人了。制度的涣散,精神的麻痹可想而知。
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病人当然发不出工资。于是有门路的纷纷调离,或自谋出路或自开门诊。传染病院已面临倒闭。
我是七十年代末调进传染病院的,当时门诊楼刚开工,没有住房,只有低矮的牛毛毡棚子,住在里面夏热冬冷,洗脸水都结了冰,盖楼没经费,院长组织我们去各县搞体检,晚上回来面对冰冷的棚子,冰冻的水,将就入睡,第二天还要下乡体检呢。
回想过去我们不是不吃苦,不努力,不奋斗,但是国家发展得这么快,我们医院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究其根源,还是领导问题,尽管不贪污,不犯罪,都是不作为,同样导致一个单位走向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庆幸的是上级派来一位从“心”上路的院长,只用了短短的八年,使二院大翻身,大改变。追赶上了时代的脚步,领导着二院走上复兴革之路。看了李长河院长的巨著《这三年》、《又三年》,两部记实小说,深深感动了我,二院的华丽转身展示了崭新的历史,一个充满自信、人性化的、激励性的二院新形象已深入人心,新一代二院人正在阔步向前展现在河东人民面前。胜利在招手,曙光在前头。
在庆祝建院四十年的节日里,愿二院在上一层楼。
 
                                                                                                                                                                                   退休医师    嵇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