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医者心
时间:2016-07-18 09:25:28    点击数:0

 ——记市二院脊柱外科主任赵华

医术上,他技术精湛,是我市少有的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的医生;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常常为了能使重症病人尽快解除痛苦,在手术台上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医德上,他体贴患者,每每遇到家庭窘困的患者,他都尽量为患者争取减免医药费。他就是运城市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赵华。 
 
 ◇同事口碑里的“赵主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病,这种病最易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腰部十分容易疲劳,再加上人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频频袭向青年人。
 
    对这种骨科常见病如何治疗呢?传统后路全、半椎板切除摘除椎间盘髓核手术对腰椎三柱结构的完整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腰椎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而外科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解决了这一问题。
 
   作为世界先进的治疗技术,外科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个空白。1994年,赵华在为一位朋友进行治疗时,采用了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结果,朋友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在感到内疚的同时,赵华决心在脊柱外科上要有所突破。听说国际上较先进的经皮切吸微创技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有效。于是,赵华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十几年来,赵华先后到西安、北京等地引进并掌握了后路间盘镜盘摘除术、经皮椎体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等先进技术。因而“好学”成了同事对赵华的评价词之一。
 
    由于这些新技术在我市引进的较晚,而且掌握新技术的人数又很少,因此,在赵华每天的工作中多了几分忙碌。一年400多台手术,这就是赵华的工作强度。每天从上班开始,最晚的手术要持续到晚上9点多。但赵华从来没有喊过累,他总是将病情特别严重的病人放在第一位,有时候连中午饭都忘记吃。“敬业”,这是同事对这位“赵主刀”的又一印象。
 
   从医20多年来,赵华所主刀的大手术不下5000台,他做到了不出现一例责任事故和严重的技术事故。近年来,赵华致力于脊柱微创技术的开展,先后开展的后路镜腰间盘治疗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我市在这些医疗技术上的空白。目前,其中有两项技术只有赵华一人掌握。“技术精湛”是他在同事中赢得的口碑。
 
◇患者心目中的“脊柱王”
 
    说起“脊柱王”这个称呼,还要从今年年初时说起。
 
    今年1月18日,市二院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份感谢信出自刚从该院治愈出院的徐效琴、王转竹、陈中和、宁晓辉4位患者,令人奇怪的是,这4位患者分别来自临猗、万荣、稷山3个不同的县,他们之间也并非亲属关系。原来,这4位患者都是该院脊柱科赵华的患者,他们是在住院期间认识的。
 
    信中写到:“……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撑起一个个生命的脊梁,托起我们明天的希望。他——不愧为一位德艺双馨的脊柱专家,是我们患者心目中的‘脊柱王’。”而这,只是患者对赵华的印象的一个缩影。
 
    当然,得名“脊柱王”并不只是因为赵华的医术高明,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医者的仁心。
 
    5月19日,记者在市第二医院的康复病房里遇见了来自芮城风陵渡的杨女士。据护士介绍,杨女士在几天前刚刚接受了腰椎间盘手术。如今,她已能够在别人搀扶下下床走路。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就在几天前这位杨女士曾因情绪不稳定,一度从手术台上下来,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原来,杨女士入院进行检查时,她的腰椎间盘突出就已十分严重,疼痛难忍,再加上家庭矛盾等原因,在接受治疗期间,她的情绪波动很大,生怕手术不成功导致瘫痪。得知这一情况后,作为主刀医生的赵华及时到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耐心分析和劝解,终于使杨女士的情绪稳定下来,并能积极配合治疗。
 
◇贫困患者面前的“活董奉”
 
    董奉是东汉建安时期的东吴名医,与华佗、张机齐名,他乐善好施、妙手仁心的医德,更是被后人所传颂。而一些患者将赵华比做董奉,也正是因为他对贫困患者的“特别照顾”。
 
    早在临猗县康复医院工作期间,赵华就十分关心农村贫困患者的治疗情况。对于能减免的项目,赵华会积极向院方争取,为贫困患者节省每一分钱。与此同时他还为患者在诊疗、抓药等环节计算到最省钱的方式。
 
   贴心服务患者才能拉近医患关系,保证治疗效果,也能减少纠纷发生。
 
   日前,在收治一名81岁腰腿痛患者李金豪时,因老人刚刚受到市区亲人的刺激,出现了精神障碍。入院后,老人乱打乱骂,病人家属一筹莫展,医院的一些医护人员一时不理解,主张让其出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赵华主动在患者病情稳定时与老人谈心,细心开导老人。在取得老人信任的情况下,亲自给其治疗使老人的疼痛迅速得到了缓解。
 
   医者父母心,赵华正是用这颗朴实无华的医者之心,细心对待患者,用行动感化不愿配合治疗的患者,为几千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带来了幸福,也为其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