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在队长刘玉峰同志的带领下,

我们医疗队一行20人从运城飞往成都。在成都经过短暂休整之后,于29日早上9时从成都出发,正式奔赴我们的目的地——茂县。进入5.12地震震中汶川以后,由于未曾经历过大地震,对它的印象是陌生和模糊的,但沿途的所见所闻,让我们对地震毁灭性的破坏力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无情的大地震摇垮了绵延的汶茂国道,撕破了青翠的秀美羌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援建热情又使这里生机盎然、新楼林立。在新修的213国道两边是具有羌族特色的崭新民居,能够充分体现羌族同胞对党和人民感谢之情的是这里的每一座民居之上都高高飘着一面鲜艳的国旗。
我们医疗队于29日下午2时到达茂县县城。这里海拔1800米左右,属于青藏高原的起始部分。茂县卫生局和各受援单位的领导在29日晚上为我们医疗队举行了欢迎仪式,并为我们医疗队每一位队员披上了羌红,表达羌族人民对我们医疗队最崇高的敬意。想到我们将要融入这块土地,融入这个特殊的民族,不由地生发出一种神圣之感。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来到茂县,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为它的繁荣、它的发展做一些工作。
30号早上早早起床到西羌度假村,和上一批晋中医疗队进行交接并欢送他们返回家园。接下来安排大家的住宿、饮食。我和市中医院靳建云,闻喜县医院冯致民三个人住7号宿舍。这里的条件非常差,仅有三张单人床和一台电视机。安排好住宿以后,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了解。医疗队共有20名工作人员,均来自我市各医院骨科、麻醉科、神经外科等重点科室的医界精英。队员中年龄最大的58岁,是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贾中勤主任;年龄最小的24岁,是运城市妇幼院的李林娜护士。和我同住一个宿舍的靳建云同志是我们队里学历最高的----研究生毕业。他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就离开妻子来到了这里。闻喜县医院冯致民的孩子出生才三个月,他把孩子抛给妻子一个人,融入到我们这支援茂大军的队伍里来,着实令人感动!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茂县卫生局把医疗队18名临床工作人员分为四组。我和市中心医院贾中勤、荆健、卫仲军,河津市人民医院王锁柱,闻喜县人民医院杨明周、王温辉七人负责茂县人民医院的援助工作。临猗县人民医院赵军、张涛,运城市中医院靳建云,闻喜县人民医院冯致民、王晓兵,运城市卫校附属医院程丽娟六位同志在茂县中医院工作。运城市疾控中心陆立星、畅游在茂县疾控中心工作。运城市妇幼院周仙翠、吴彤丽、李林娜三位同志在茂县妇幼院工作。安排好基本生活以后,大家决定从六月一号开始到各单位正式上班。
茂县人民医院在5.12大地震时完全毁坏,现正在重建阶段。我们工作的地方实际上是临时租用的一家宾馆改建而成的,条件非常差。但是大家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贾中勤主任一上班就忙着为急诊科建立急诊通道和急诊流程,还为医院建立了门诊病历。荆健、卫仲军、王温辉三位大夫每天8点半准时到专家门诊去坐诊。我负责麻醉科的工作,一到科室就受到吕燕、徐进两位大夫和手术室全体人员的热烈欢迎。我每天按时上、下班,有急诊医院打电话就及时赶到,很快我便与吕燕、徐进两位大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手术室由宾馆的会议室改建而成,办公室是宾馆的一间客房,不足十平米,里面只有一张办公桌和一台电脑。这里的条件很差,我们十个人就工作在这里。我们麻醉师经常去的科室是妇产科和外科(大外科)。妇产科大多是即将临产的孕妇,外科常住的是一些民工和山民,楼道里的恶臭和脚臭味让人感到恶心。有的病人住在高山上,一年半载不洗澡,头发里也散发着一种难闻的味道,还有更严重的是语言交流障碍。我们不但要克服这些困难,帮助他们纠正一些不良的医疗行为,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候,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替他们承担一部分医疗风险。他们这儿大多是腰麻,使用等比重溶液,麻醉平面不好控制效果也不好,经过临床实践以后,我帮助他们全部改用重比重溶液。二十多例病人应用术后镇痛,效果不好,我又帮助他们调整了镇痛泵药物的剂量,使术后镇痛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7月7日傍晚,我正在驻地休息,接到了麻醉师徐进的电话,他让我去医院给一位心律失常的羌族老大娘麻醉。老大娘姓吴,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有心律失常,外科和麻醉科以前都没做过此类手术,建议她去成都做手术。她离开茂县大约有三公里,剧烈的晕车、呕吐迫使她又返回到茂县医院。我一看别无选择,一边让徐进向医院的总值班汇报此危重病人在医院做手术之事。一边安排医疗队里从事心内科王晓兵大夫会诊,一边亲自为吴大娘麻醉,外科大夫实施手术。二十二点钟左右,吴大娘安全地返回了病房。她们全家二十几个亲戚在病房里高兴地唱着羌族祝福的歌曲。更有吴大娘六十多岁的弟弟对我高兴地喊着:共产党好!山西的老师真行!山西的老师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一刻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荣誉!
医疗队里还有很多同志为茂县、羌族同胞默默奉献着青春。在疾控中心工作的陆立星和畅游两位同志经常下乡流调,有一次他们早上8点出发到五十多公里外的松坪沟,开车7个小时才到达那里,等他们返回医疗队已经是深夜两点钟了。在县中医院针灸科工作的靳建云同志经常放弃休息为病人针灸。一次下大雨,把他们工作的板房淹没了,暂时没有诊疗室,为了不耽误病人的治疗,他就到患者家里出诊。在中医院眼科工作的冯致民经常是深更半夜被电话叫醒到医院去处理一些眼外伤的病人。
援茂期间,两件事情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7月1日,茂县人民医院召开纪念建党69周年大会。我们七位队员作为特邀嘉宾同医院的全体党员一起参加座谈会。左昌明院长为我们讲述了2008年“5.12”大地震时医院的情况:震后十五分钟,县医院迅速在广场搭建帐篷医院,冒着余震危险,展开紧急救护。震后92个小时在与外界无联系,无救援的情况下,共救助200多名伤员,为人民挽回了巨大的损失。震后32天,全院二百多名职工都紧紧奋战在救护一线,无一人请假探望自己的家人。展现了中华儿女在大灾面前的凝聚力和大无畏的精神。
7月28日医疗队接到前线指挥部的指示,抽调医疗队11名人员到茂县渭门乡核桃村的山西路桥公司渭门——永和公路项目部,为这里的职工和当地的羌族群众义诊。永和乡是茂县唯一没有通公路的乡镇。项目部姚经理告诉我们,公路抢通队于2008年5月16日来到茂县实施公路抢通。两年来,这里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电话,用手机打个电话都要花上半个小时爬到山顶上去打。两年来,这里余震不断,塌方不断,监测到的余震八万多次,有震感的二万余次。他们施工的时候还得有人在山上放风,以防山体滑坡和飞石。有的职工为了提防余震连着好几个月睡觉都不脱衣服,有的职工甚至患上了抑郁症。最后姚经理一句简单的话语“在这里,呆下来,就是奉献。”|便体现了路桥职工工作环境之恶劣,工作之艰苦。想一想,和他们比一比,我们又算得了什么?
在茂县工作,后方的亲人也常常挂念着我们。母亲经常打电话让我在这里安心工作,为茂县人民多做贡献。卫生局周迎局长一行跋山涉水,克服沿线滑坡、塌方、修路、堵车等重重困难,于7月13日抵达茂县,慰问全体队员。之后还有卫校附属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妇幼院,河津市医院的领导相继来到茂县,慰问大家。当时我们医院正处在上二甲的攻坚阶段。我知道医院很忙,和院领导多次电话交谈中也没有提及此事。2010年8月9日,我们医院在李院长指示下,陈院长、王主任、郭科长在百忙之中,也来到了茂县慰问。这让我们精神倍受鼓舞,大家表示一定不会辜负领导的关怀,要加倍努力,再鼓干劲,圆满完成好援茂任务!
在茂县工作的时候,受到了茂县同行的热情款待。双休日我们在一起喝酒、品茶、打牌,有时候我们一起在岷江里钓鱼。援茂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阿坝州政府为了感谢山西医疗队,特别组织由卫生局李局长带领医疗队游览了九寨沟、黄龙风景区、若尔盖大草原以及九曲黄河第一湾。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主要以水著称,素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九寨沟的水色透明,能见度可达20余米,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称为九寨沟的“五绝”。黄龙风景区主要因佛门名刹黄龙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而著称于世。若尔盖大草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块特殊的区域,海拔在3600米左右。若尔盖大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在大草原上行走,不由得使人想起毛主席《长征》中的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九曲黄河第一湾作为黄河大草原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它大度的姿态,平和的心态表现了黄河“宁静致远”的阴柔之美,是黄河流经四川省唯一的一段。
三个月的援茂工作使我感觉到对口支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里太落后,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差很多。这次帮扶工作,不仅仅是帮助灾区人民,同时也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净化,它使我重新认识了自我,它是我人生的一页精彩。在茂县工作的日子,是美好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却刻骨铭心,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