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有我】我的工作纪实
时间:2022-10-31 11:23:28 点击数:0
又是一个清晨,口罩下,医院内,吸口新鲜空气感觉都是那么的奢侈。因工作需要,我从病区调至院感染防控科,凌晨的办公区依然灯火通明,实在困到睁不开眼,只能在办公室小栖一会,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这样一群人,我想是医者仁心、是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调入院感科,我主要的任务是做好医护工作者入舱前的防护服培训与考核。下午6:30时,在做完检验科、放射科人员培训考核后,回到酒店吃完饭还没来得及洗漱,22:00时再次接到任务,与段婷婷同志赶往空港进行穿脱防护服培训,结束时已经快凌晨两点了。早秋的夜晚加上城市的静默,街上零散的车辆估计都是各行各业参与抗疫的同行们,回驻地酒店的路上,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10月24日,一大早就接到潘院长电话,说陆某某考虑仍有活动性出血,需要第二次巩固治疗,让我协助完成这项工作。电话沟通了处于隔离期的孙斌洁后,做好术前所有准备工作,把能想到的突发情况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并跟吴晓雷主任做了简短沟通交流。
内镜下治疗毕竟是张口操作,患者核酸还未转阴,直面病毒,风险是最大的。山大二院院感科张海娇老师仔细为我检查防护服的每一个可能暴露的风险点,再三叮嘱要千万小心,进去后务必戴好正压头套,务必保证自身安全。
到内镜室后回想着吴晓雷主任和孙斌洁所交代的术前准备工作,安装胃镜、吸引器、监护仪、氧气、铺治疗台、抽取药物、准备注射针......一切就绪,病人也送来了。
有了前两次防护经验,事先和设备科联系备好正压头套,防护虽然到位、视线也清了,但正压头套送风机的声音太大,影响到了沟通交流,和吴主任的配合就受到影响,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有默契。
病人仍有呕血风险,为避免误吸,故专家决定不进行全麻,清醒状态下加大了我们操作难度,除了专心操作,还要不断的安抚病人做好配合。我和吴主任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出针、打醇、注胶、回针......一气呵成!
病人安全返回病房后,内镜室后续终末消杀工作更为繁琐,胃镜的洗消、地上的血迹、吸引器的浸泡、物表的擦拭、空气的消毒.....接下来的两天,我和吴主任通过各种渠道,时刻关注病人病情发展情况......内镜工作只是这次抗疫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10月28日16:00又是一场培训(防护服穿脱+职业暴露处置流程),总共41人,戴上口罩,从穿到脱,期间还要不停的讲解注意事项和要点,最后有点喘不上气来。看到大家都听的那个认真,感觉一切都值得。没有别的,单纯的干好每一件事,只希望大家安好!仅此而已!
接下来每天的工作就是下病房督导、物表采样、培训、考核、抽查......直至结束!
文:张雅(运城市第二医院)
编辑:赵珺
审核:马芦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