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有我】疫情之下的市二院检验科
时间:2022-10-31 11:10:58    点击数:0
2022年10月2日,正值国庆期间,省城太原疫情突然严重,我院接到市卫健委的通知要求我们二院派出核酸检验人奔赴太原支援核酸检测。在张定琳书记、朱家宝院长以及李国岗副院长的紧急部署协调下,因为有过四月份支援太原的丰富经验,再次原班人马还是检验科主任黄永鸿和马芦保主任带队,临时组建一支三十八个人的核酸检测小分队,其中有我们检验科八名同志:黄永鸿、秦旭峰、兰鑫峰、苏扬丽、梁迪、宁璐、畅婉冰、董钊君。还有来自本院其他科室的以及外院派出支援的老师们。他们在短时间内收拾好行装奔赴太原。
谁知外出支援的同事前脚刚走,我们运城一个蔬菜批发市场突然发现疫情,再次面临区域全员核酸检测。此刻我们二院检验科牛玉琴副主任和张建忠副主任接到通知以后,在市卫健委的统筹部署下,在张定琳书记、朱家宝院长以及李国岗副院长的紧急协调下,马上又组建了一批核酸检测小分队来接受这次紧急任务,到我们的公共实验室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image.png

谁知接下来的几天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出现了多点爆发,遍及整个运城市区。我们不再是区域性而是变成了全城核酸检测了,我们二院新冠实验室接到的标本量越来越多。此刻我还在隔离,内心万分焦急但什么也做不了。7号解封我终于回到了科室,我才知道科室的同志们有多么的辛苦!科室人员严重不足,外院支援的老师们过来支援公共实验室的全员核酸检测,张建忠副主任负责的公共实验室每天两班倒,时间紧任务重,他一个人陪着两组人员一天饭都顾不上吃,在实验室外头操心标本的接收,操心试剂耗材够不够。从2022年10月2日开始到2022年10月8日这几天,张主任每天睡觉只有两三个小时。等大家出舱回酒店的时候,他还要给当班的院领导和指挥部上报当天的全员核酸检测结果情况,之后还要为明天的实验准备物资耗材。如此高强度作业下,能想象到当时张主任有多么的辛苦!还有当时负责公共实验室的两位组长黄晓萍和雷敏,试剂区的张雯,扩增区的赵赛丹她们几位连续每天十几个小时待在实验室,等着复查结果,顾不上吃饭,没有听到她们有一句怨言!
与此同时每天入住我们二院的新冠确诊患者人数居高不下,每天送往我院的患者数量已经刷新了这三年新冠患者人数的历史记录。特别是晚上值夜班的时候,透过二楼窗户看到那一辆又一辆救护车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作为检验人的我内心极不淡定。因为心里明白,入院患者一到,就会有大量标本需要做。起初一晚上能往病区跑七八趟,回来一个人也能应付自如。

image.png

清楚记得我的那个夜班,六点接班到十点钟的时候我一个人还能应付所有的标本。十点以后我从病区取回来十几个人的新冠标本,还有全套血,大小便。看着安全柜里头标本堆积如山,都放不下了,我头大了,这些结果都是着急要出的,我一个人肯定干不过来。于是我给我们科室牛玉琴副主任打电话说明情况,请求支援。没想到十几分钟以后牛玉琴副主任亲自过来还带着同事孙宛伲,二人匆匆忙忙赶到科室支援我的工作。我们三个人开始分工合作,一会离心处理新冠标本,一会接病区一个电话,一会还要登记患者信息处理危急值,就这样忙碌了一个晚上。
只记得处理完这些标本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快七点了。三个人一晚上穿梭在各个室组,没空歇一下,三人眼睛无神,布满血丝,腿都发颤。我们牛玉琴副主任本身年龄大,平日身体也不好,看着牛主任瘦弱娇小的身体,实在心疼。
这是我夜班生涯中唯一一次刻骨铭心的夜班。此刻我真正意识到这次我们运城病了,病的很严重!
紧接着就是来自住院部新冠确诊标本的检测工作,随着新冠确诊患者数量增加需要做新冠核酸检测的标本也翻了好几倍。关键所有的患者个人信息都需要手工一一录入系统,等结果出来以后还要把每位患者的CT值都要输入系统,一位患者三种标本类型,结果都要输九下,当时最高记录一百多个患者我们需要手工输入将近一千次。当时科室十几个人都被抽走支援全员核酸检测,剩下的七八个人本身科室还要承担常规检验,只能留出两个人去81平方新冠实验室负责这些工作。当时安排我和武岗老师负责81平方新冠实验室院内患者标本和所有的物表以及盐湖加急标本。待结束已经晚上七点多,我的同事们本可以回酒店早点休息,因为在科室干了一天活,他们也累了。但是他们都没有走,主动要求替我们俩往电脑上手工输入信息,让我俩赶紧吃饭休息。记得那天晚上牛玉琴副主任、张建忠副主任、王英娟、刘雨峰、韩丰娟、黄晓萍、原杏、雷敏、邵国栩、孙宛伲他们各自协商分配,将那些数据录入电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
清楚的记得我跟武岗老师搭档的那几天,连续两天一夜我们俩睡觉不到三小时,连轴转一直待在81平方新冠实验室,因为不停有住院患者标本和物表,还有盐湖加急标本送过来。我们俩就没时间出舱,就是不停做,报了一批又一批,有时候夜里一点多刚回到酒店就又接到通知要求加急做核酸。折返回来又开始做,回到酒店的时候就凌晨五点多了。八点钟又准时到岗继续新一轮核酸检测任务。当时一天就吃一顿饭,真的是又累又困又饿,武岗老师在等结果的间隙,一屁股坐在纸箱上就能打起呼噜来。
我从没见过我们收标本的同事孙宛伲一天可以往病区跑三十多趟,跑的腿都软了,换下一个人继续跑;我也从没见过血气标本一天可以送一百多个,我们的同事从一大早开始做,做到夜里还完不了;
看着那一幕真的很难过,我们检验科不管是外出支援的同事们还是在公共实验室做全员核酸的同事们,还是参加检验科常规工作的同事们,大家真的都很累很累。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还要承受来自心理的巨大压力。
这是新冠三年以来,我们二院检验科所有同仁经历的唯一一次前所未有的一次挑战,内心那种无助、崩溃,甚至是绝望、恐慌、弥漫在大家的内心深处。2022年10月8号之前,检验科主任黄永鸿人在太原支援,心系二院检验科所有人,不停在群里安慰鼓励大家,告诉大家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担负起检验人的职责,认真完成这次不同寻常的任务。
当听到来自省市县医疗单位的各位老师们一批又一批来到我们运城,支援我们运城,来到我们运城市第二医院支援我们,虽然不认识她(她)们,也叫不来他(她)们的名字,但内心是温暖的,也倍受鼓舞,我知道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守望在这里,有了他(她)们,我们不再孤单也不在害怕。
事实上,我们全体二院检验科同仁在科主任黄永鸿与副主任牛玉琴和副主任张建忠的正确领导下,在这次最严重的新冠战役中再次出色的一次次完成任务,也经受住了考验,我们没有一位同事选择逃避,甚至因为这次疫情,我看到了大家更加团结、更加友爱、更加奉献。这是一群甘于奉献、勇敢执着的二院检验人!这是一群默默与新冠病毒赛跑的二院检验人。

image.png

作为二院检验科一分子,也是一名老党员,三年新冠疫情,练就了一身“熬鹰”的功夫,不管哪个岗位,不管多长时间,认真“熬”就对了,因为我知道我的背后有许许多多医护人员都奋战在一线,我不用害怕也不会孤单,相信疫情终究会过去,黎明前的黑暗已经走过,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二院,加油!运城,加油!
文/图:张银萍(运城市第二医院)
编辑:赵珺
审核:马芦保